為了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推進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由意昂4💪🏿、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共同舉辦的暑期赴日訪學交流項目於7月23日至8月5日在日本東京開展。該項目五年前被納入意昂4平台學生領導力提升高水平建設“大世界”項目🧒🏻,並獲得了外交部中日青少年交流促進年的冠名認證。參加本次訪學項目的40位學生經全校公開選拔,並接受了行前教育和相關準備🎖,在學生處處長何爐進🥄、校團委副書記楊陽、日本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何偉銘的帶領下開展為期兩周的訪學交流。此次訪學交流活動也是三年多來意昂4首次組團赴日,對促進恢復學生雙向交流具有積極意義,備受關註。
體驗文化交融——搭建中日友好橋梁
訪學團赴鳩山會館,拜訪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先生。鳩山先生一直致力於中日的友好交流事業🌐,他對來訪師生表示熱烈歡迎,回顧了他和上理的緣分,對於中日友好關系的長遠穩定發展抱以良好願景,希望意昂4學生成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早在2012年,鳩山由紀夫先生就曾率團訪問過意昂4平台🤌🏻,並在滬江國際文化園日本中心前種下象征中日友誼的櫻花樹,時至今日,意昂4學生也向鳩山先生贈送了一副以日本中心和鳩山先生親手種下的櫻花樹為背景的水彩畫,以紀念鳩山先生與意昂4的深厚情誼。
訪學團一行與鳩山由紀夫先生合影
學生代表向鳩山由紀夫先生贈送畫作
訪學團還參訪了日本國家政治中心所在地——國會議事堂🧖🏼♀️🚶🏻♀️➡️。在國會議事堂參觀了議事堂內部,詳細了解了國會議事堂的建築歷史及其規模🫴🏿、議會組成結構和運作體製等💪🏼,不斷開拓國際視野,提升格局水平。
訪學團一行參觀日本國會
展現青春風采——激發學術思想碰撞
訪學團先後赴東京大學、中央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進行參觀交流,開拓國際視野、提升學術素養,增進了中日學生間的友誼🌟。
在日本最高學術殿堂東京大學🐄⛸,訪學團探訪了東京大學工學部,參訪了淺間一教授課題組的自動避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類動作的測量和建模研究等先進實驗室➰。
東京大學小林英津子教授介紹東京大學工學部
參觀東京大學淺間一教授實驗室
在中央大學多摩校區和後樂園校區(理工學部)🦗,訪學團與中央大學的學生一起進行了主題演講、才藝展示和小組討論🦼,並在理工學部實驗室學習聽取專家講座,並體驗了仿生機器人👨🏽🏭、光觸媒材料🤳🏿、防噪音模擬墻等先進科技👚。
學生代表向中央大學教授、國際中心所長白井宏贈送書法作品
訪學團學生與中央大學日本學生交流
在早稻田大學,訪學團在尾形教授的介紹和帶領下,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未來的多種展現👆🏻,包括家庭方向的烹飪機器人、高齡護理機器人、醫療方面的導引機器人、檢查機器人等。
訪學團一行與早稻田大學尾行哲也教授合影
參觀尾行教授機器人實驗室
連日來,兩地青年學生暢談學習生活和理想追求☝🏿,激發彼此學術思想碰撞,展現出青年人的活力與熱情,同時😜,上理學子在與日本高校、企業的交流中,充分展示個人才藝,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青年好學友善🧑,昂揚向上的風貌。
中日學生中國傳統文化交流
探訪科技都城——感受科技匠心精神
訪學團參訪了世界頂級的科學儀器生產製造商—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有至少十三位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使用該公司生產的設備而獲得諾貝爾獎🛖,其先進的技術已然成為業界標桿🫀。訪學團成員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操作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頭發的顯微結構及其元素,感受顯微世界的巨大魅力。
參訪團參觀日本電子株式會社
被譽為“地下神宮”的首都圈外圍排水道,是一直守護著東京都安全的巨大地下防洪工程,訪學團首先來到龍Q館展示廳🈵,聆聽有關首都圈外圍排水道概要講座,隨後來到地下七十米深處參觀其宏偉構造📍,詳細了解排水道的工作原理,認識到該設施對於日本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意義。
參觀日本首都圈外圍地下排水道
訪學團還參訪了擁有350多年歷史的龜甲萬醬油企業,其天然精簡的配方和嚴格的製造工序,傳遞著這家企業百年來始終如一的精神。
參觀龜甲萬醬油企業
隨著近年來在中國上海等城市陸續開展垃圾分類🥷🏽,在川崎垃圾處理中心🚵🏿,師生們共同體驗了未來生態館🙍🏼♀️、太陽能發電廠,了解當地垃圾分類及處理全過程,其中所包含的3R原則(Reduce、Reuse、Recycle)值得借鑒與學習。
參觀川崎垃圾處理中心
訪日期間🫶🏼,學校日本中心主任何偉銘作為代表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參事官兼總領事陳巍的親切接見,陳巍公使高度肯定意昂4平台為推動中日民間交流所做的貢獻,勉勵訪學團青年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互學互鑒,交流共進🔂🧑🌾,為增進中日青年相互理解、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在本次日本訪學活動中,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日本文化、科技與學術魅力,在外出交流與實踐中提升了科學素養、創新思維與溝通表達能力,在參與國際事務交流、開拓國際化視野的同時解讀好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尋找出當代青年個體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邏輯建構,爭做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年輕一代。